Globa
CN JP
小艾有话说
2023年09月28日

“你就是拧巴!”

 

相较敏感、纠结、矫情,“拧巴”这词更加准确地诠释了很多现代社会人的内心状态,对现实不满,却无处宣泄,一直反复犹豫、退缩,不敢行动。

 

 

 

拧巴源于内心的冲突。一方面对一些观念认可,另一方面行动上又有意或无意地与之相悖,内心充满矛盾。我们常常发现,相比沉默以对或猛烈爆发,很多时候情绪处于中间阶段——该化解的情绪没有及时化解。在诸多条件的限制下,不得不按下不表,但怨念还是埋着,在不甘心的驱使下,迂回地通过类似阴阳怪气、不畅快的方式抒发。于是人就在极度不自由中,长年累月拧着这些不痛快,久久不散。

 

 

 

 

拧巴是情绪的一种紧缩状态,往往会伴有非常明显的难受体验,将自己置于两难的境地中,且没有别的路可选。一种情绪未得到处理,另一种又从心里冒出,情绪过度泛滥,进而分散注意力,同时消耗能量。

 

 

 

自我能量的消耗与意志力息息相关,上世纪20年代最早开始了关于意志力的研究。弗洛伊德提出,个体需要基于意志力来平衡内心与外部压力之间的冲突。后来,自我损耗理论(Ego Depletion Theory)逐渐成形,指出人们在基于意志力做出一些行动后,后续相关能力和意愿下降的趋势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每一次选择、焦虑、纠结都会消耗一定的心理能量,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,我们后续的执行力和意志力都会下降。

 

 

 

自我损耗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组织行为都会有负面的影响。日常决策上,个体的精细思考能力被抑制,做决定会变得冲动,从而导致冒险行为的增加。组织行为方面,工作的投入度和产出都会减少,同时还会伴随较多的易怒、抵抗行为。

 

 

 

在社会大环境下,个体不断地自我损耗,非理性决策行为增加,这也体现在消费者的过度负债、投资者的短视和冒进之中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所以,我们要做到“聪明的任性”,不单纯地宣泄情绪,而是:

1、 尽快寻找释放情绪的通道,不与情绪过多周旋,及时中断内在纠葛以及导致这一切的情绪根源;

2、 激活内在的能量系统,做到“内心的强大”,增强对损耗的抵抗力。通过有意识地自我控制方面训练,合理休憩,能达到内在系统的“可持续赋能”;

3、 保持专注。做一件事,只考虑事件本身,抑制分心和其他的诱惑与陷阱。

 

点击查看原文公众号

 

Copyright© 2023上海艾瑞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CP备16040251号-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(沪) -非经营性-2021-0123